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毋庸置疑!
我和愛人既是父母也是奮戰在教學一線多年的老師,為什麼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們又如何成為最好的老師?我說說自己的看法,拋磚引玉。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以作為父母,特別是在孩子面前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觀念端正習慣好,孩子自然會跟著你走上你希望的“正道”,倘若你自己的行為有所偏頗,那你的孩子自然也會跟著學,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大意不得。
2、深入一點說,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怎麼樣,那你就得做成什麼樣。如果你希望孩子愛看書愛學習,你得嘗試著自己也多看看書,你希望孩子愛動腦筋,你就得在平時“領”著孩子一起探討與思考;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孝順父母,你自然得也孝順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們信守承諾,那你也得一言九鼎。。。 也許有父母覺得這有些“苛刻”了,道理嘛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做不了那麼好,至少也要在平時的相處之中儘量有意識去做好一點點。
3、對孩子的好要“適度”。“適度”是指愛要有度,不能寵溺。如今這社會每個家庭孩子都不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們一般也是儘量去疼愛孩子去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一般來說慾望都會是個無底洞,人性如此,無論是懵懂無知的孩子還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你要愛過分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你所做的一起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會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如果有一天你做了那麼好了,他們很可能還會有所怨言,所以,愛一定要適度。
4、對孩子的好要“分明”。何謂“分明”,分明就是你要讓孩子瞭解你的愛,懂得你的愛,不能愛得稀裡糊塗。在生活中,你需要引導孩子去分辨何為“愛”,什麼又是真正的“愛”。有些事情父母為你做了,那就是愛,有些事情父母不為你做或者不允許你去做,那也是“愛”。。。
5、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讓孩子參與到做家務中來,這益處遠遠超出了“做些家務鍛鍊一下”的範疇。我經常告訴我的孩子,每一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都需要為這個家庭付出努力,為自己的家人們付出努力,只有你自己付出了努力,你才能有資格去享受家人們為你做的一切,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美好與和諧。
6、要幫著孩子養成良好的人生理念與習慣。
7、父母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要“求同存異”。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難免存在一些分歧,面對這些分歧最好的辦法是協商探討以找出最好的解決方式,要允許求同存異,只要不是過大的分歧,那一旦“決定”下來,父母雙方就要彼此尊重並支援對方,切莫出現爸爸要這樣媽媽非得要那樣,那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以致迷惘。。。
如上幾點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拋磚引玉。